登录 | 注册

牛胆

回复0 | 查看65
楼主
小编(21级)
楼主2023-5-14 16:38:15 使用道具 只看此人 举报
非常用药
名称: 牛胆
别名: 牛、水牛
出处: 出自《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性味: 寒。苦
归经: 胆、肝、肺
功效: 痈肿、利胆、清肝明目、解毒消肿、杀虫、健胃、明目
应用举例: ①镇肝明目:腊月枯牛胆中盛黑豆一百粒,后一百日开取,食后、夜间吞二七枚。(《药性论》)  ②明目清心,乌须发,补养下元,生髓,去风湿,壮精神:何首乌、白茯苓、槐角子各二两,生地黄、当归各一两。上共为末,装入黑牛胆内,连汁挂在背阴处,至九日取出,研为末,温酒调服二钱或三钱,百日见效。(《摄生众妙方》牛胆散)  ⑧治谷疸,食毕即头眩,心怫郁不安而发黄,因大饥后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龙胆一两,牛胆一枚(干者)。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生麦门冬汁下十丸,日三、四服。(《圣惠方》)  ④治肝胆病性黄疸及慢性便秘:牛胆汁干燥粉末,为丸剂,或装入胶囊中,每日三回,每回三分,开水送服。(《现代实用中药》)  ⑤治痔漏:犍牛儿胆、猬胆各一个,用腻粉五十文,麝香二十文。将猬胆汁、腻粉、麝香和匀,入牛胆内,悬于檐前四十九日,熟,旋取为丸如大麦,用纸拈送入疮内,后追出恶物是验。(《经验方》)  ⑥治金疮:牛胆,纳石灰于内,悬通风处百日,敷。(《本草备要》) 1.镇肝明目方(《药性论》)。2.牛胆散(《摄生众妙方》),明目清心,乌须发,补养下元,生髓,祛风湿,壮精神。3.治谷疸方(《圣惠方》),用治谷疸,食毕即头眩,心怫郁不安而发黄,因大饥后大食,胃气冲熏所致。4.治黄疸及便秘方(《现代实用中药》),用治肝胆病性黄疸及慢性便秘。5.治痔漏方(《经验方》)。6.治金疮方(《本草备要》)。
用法: 内服:干燥粉末,1~3分;或入丸、散。外用:取汁调涂或点眼。 内服:研末,0.3-0.9g;或入丸剂。外用:适量,取汁调涂或点眼。
注意事项: 《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忌之。目病非风热者不宜用。 《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忌之。目病非风热者不宜用。”
性状: 新鲜牛胆囊呈肾脏形,长约18~20厘米,最宽处约5~6厘米,干后呈囊状,有纵皱。新鲜的胆汁为绿褐色或暗褐色微透明的液体,略有粘性,稍干则变为浓稠。完全干燥者,呈绿褐色固体状,揉之则成粉质。气腥臭,味苦。胆汁以汁浓、色绿褐者为佳;干燥者以无虫蛀者为佳。性状鉴别,新鲜胆囊呈长圆形或椭圆形囊状,长18-20cm,粗径5-6cm,表面有纵皱新鲜胆汁为绿褐色、微透明的液体,略有粘性,稍干则变为浓稠状。完全干燥者,则呈绿褐色固体,揉之则呈粉末。气腥臭,味苦。
炮制:
注: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看病请到正规医院

使用道具 举报

0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模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倪师之家

GMT+8, 2025-7-2 13:35 , Processed in 0.126021 second(s), 4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返回顶部 bot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