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小青
|
别名:
|
小叶青、麻叶青、银线莲、蕲蛇药、银线盆、九层盖、野洋参、小将军、竹叶青、尖叶山蝴蝶、竹叶小青、肺角草、滴水珠、金边莲、银耳环、斑叶兰
|
出处:
|
出自《峨嵋药植》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味:
|
温、平、无毒。甘、辛
|
归经:
|
心、肝、肺
|
功效:
|
痈肿、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消炎、止痛、退肿、清肺止咳、润肺止咳、活血止痛、行气活血、消肿解毒、补肾益气、解毒消肿
|
应用举例:
|
①治肺病咳嗽:斑叶兰五钱,炖肉吃。(《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②治气管炎:鲜斑叶兰一至二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骨节疼痛,不红不肿者:斑叶兰捣烂,用酒炒热,外包痛处(小儿用淘米水代酒)。每日一换。(《贵州民间药物》) ④治毒蛇咬伤,痈肿疖疮:鲜斑叶兰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①治肺病咳嗽: 斑叶兰五钱,炖肉吃。(《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②治气管炎: 鲜斑叶兰一至二钱,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③治骨节疼痛,不红不肿者: 斑叶兰捣烂,用酒炒热,外包痛处(小儿用淘米水代酒),每日一换。(《贵州民间药物》)④治毒蛇咬伤,痈肿疖疮: 鲜斑叶兰捣烂外敷。(《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
用法:
|
1~3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内服:煎汤,鲜者1~2两;捣汁或浸酒。外用:捣敷。
内服:煎汤,9-15g;或捣汁;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
注意事项:
|
忌酸、冷食物。
|
性状:
|
性状鉴别根茎近圆柱形,长10-20cm,直径2-3mm,表面浅褐色或浅棕褐色,有棕色卷曲毛茸。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或浅棕色,叶片近菱形,上表面被棕色倒伏粗毛,下表面被柔毛,中脉处尤多,边缘具粗锯齿。有时可见腋生的伞形花序。气弱,味苦、涩。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下有1-2列木化厚壁细胞。皮层中散有分泌腔;内皮层细胞凯氏带明显。韧皮部狭窄,射线细胞2-3列,木质部导管单个径向排列。髓部发达,占茎的1/2。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栅栏细胞1列,与海绵组织区别不明显。中脉上方略凸起,下方突出,维管束外韧型,外围以纤维束。偶见分泌腔。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
|
炮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