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假连翘
|
别名:
|
番子刺、洋刺、花墙刺、篱笆树、番仔刺、桐青、白解
|
出处:
|
出自《福建中草药》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味:
|
温、小毒。甘、微辛
|
归经:
|
肝
|
功效:
|
截疟、杀虫、止痛、散热、祛瘀、行血、活血止痛、消肿解毒
|
应用举例:
|
①治疟疾:假连翘十五至二十粒,于发作前二小时开水送服。 ②治跌打胸痛:鲜假连翘五钱捣烂,热酒冲服。(性味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①治疟疾:假连翘十五至二十粒,于发作前二小时开水送服。②治跌打胸痛:鲜假连翘五钱捣烂,热酒冲服。(性味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
用法:
|
内服:煎汤,14-20粒;或研末。
|
注意事项:
|
孕妇忌服。
孕妇忌用。
孕妇忌用。
|
性状:
|
干燥全草,叶通常脱落,茎红棕色,中空,节处有叶痕,顶端具果实3~5个。果实圆锥形,长约1.5厘米,径约0.8厘米,外表红棕色,顶端5瓣裂,裂片先端细尖,坚硬,内面灰白色,中轴处着生多数种子。种子红棕色,圆柱形,细校果实微香。以去根、有叶、茎红棕色、种粒饱满者祝性状鉴别本品为干燥全草,叶通常脱落。茎圆柱形,具四棱,表面红棕色,节处有叶痕,节间长约3.5cm;质硬,断面中空。蒴果圆锥形,3-5个生于茎顶,长约1.5cm,直径约8mm,表面红棕色,先端5瓣裂,裂片先端细尖,内面灰白色;质坚硬,中轴处着生多数种子。种子细小,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有细密小点。气微香,味苦。以茎红棕色、果实内种子饱满者为佳。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为1列长方形细胞,内含棕色物质;外被厚角质层。皮层及韧皮部菲薄,外侧的数列细胞亦含有棕色物质;其间可见排列成环的分泌腔;四棱处有厚角细胞。形成层成环。木质部细胞木化,导管较大,射线宽1列细胞。茎的中央常呈空洞。叶横切面:叶肉组织中要见圆形至长椭圆形分泌腔,直径27-214μm。品质标志江苏省中药材标准1989年版规定,本品用热浸法测定,60%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7.0%。
|
炮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