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大草乌
|
别名:
|
七星草乌、小黑牛
|
出处:
|
出自《云南中草药逊。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
|
性味:
|
毒、温。辛、苦
|
归经:
|
肝
|
功效:
|
止痛、温经、祛风湿、通络止痛、祛风除湿、麻醉止痛
|
应用举例:
|
治跌打,风湿,手足厥冷:草乌二至三钱,水煎至不麻嘴后服;或泡酒一斤,日服五毫升及外擦患处。(性味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
用法:
|
炮制后用。
内服:煎汤1-1.5g;或研末为散。外用:适量,磨汁涂;或研末调敷。
|
注意事项:
|
生品内服宜慎。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同用。
本品毒性大,不经炮制不宜内服;孕妇禁服。
|
性状:
|
1.性状鉴别根圆柱形,稍弯曲,少数于根末端分枝,长3-8cm,直径0.5-lcm。表面棕褐色,有多数纵皱纹及支根顶角。质坚硬,易折断,断面黄棕色,有五角形环纹。2.显微鉴别根横切面:后生皮层和皮层共5-8列棕色细胞,较皱缩。根上段及中段的形成层环呈五角形,下段呈类五角形。木质部导管1-3径向排列。3.粉末特征:淀粉粒众多,单粒长圆形或类三角形,直径6-10μm,脐点呈点状、一字形或马蹄形;复粒由2-3分粒组成。
|
炮制:
|
取乌头用甘草、黑豆的煎汁及生姜汁浸泡至透心,捞出,蒸12小时后,取出,晒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