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青粱米
|
别名:
|
|
出处:
|
出自《名医别录》。1.陶弘景:凡云梁米,皆是粟类,惟其牙头色异为分别耳。青梁出北,今江东少有。《泛胜之书》云,梁是林粟,今俗则不尔也。2.《唐本草》:青梁,壳穗有毛,粒青,米亦微青而细于黄、白梁也,谷粒似青稞而少粗。夏月食之,极为清凉。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味:
|
微寒、无毒。甘
|
归经:
|
胃、脾
|
功效:
|
止泄、健脾、利小便、益气补中、涩精止泻、利尿通淋、补中益气、健脾益气
|
应用举例:
|
①治消渴:青粱米半升(淘净),以水三升,煮稀粥饮之,以差为度。(《圣济总录》粱米粥) ②治老人脾虚气弱,食不消化,泄痢无定:神曲二两(炙,捣罗为末),青粱米四合(淘净)。上相和煮粥,空心食之。(《寿亲养老新书》曲米粥) ③治老人五淋病,身体烦热,小便痛不利:浆水三升(酸美者),青粱米三合(研)。上煮作饮,空心渐饮之,日二、三服。(《寿亲养老新书》浆水饮)
|
用法:
|
内服:煎汤或煮粥。
内服:煎汤,30-90g;或煮粥。
|
注意事项:
|
|
性状:
|
|
炮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