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紫荆花
|
别名:
|
鹭鸶花、五里香、红薇花、百日红、佛相花、满堂红、怕痒花、猴刺脱、紫梢、痒痒花、宝幡花、五爪金龙、狗骨头、紫金标、紫兰花、阿米荼、紫金花、蚊子花、紫薇花
|
出处:
|
出自《日华子本草》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味:
|
平。苦
|
归经:
|
肝、脾、小肠
|
功效:
|
解毒、清热凉血、通淋
|
应用举例:
|
治鼻中疳疮:紫荆花阴干为末贴之。(《卫生易简方》)
治鼻中疳疮: 紫荆花阴干为末贴之。 (《卫生易简方》)
|
用法:
|
内服:煎汤,1~2钱;或浸酒。外用:研末敷。
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研末敷。
|
注意事项:
|
孕妇忌服。
孕妇忌服。
|
性状:
|
性状鉴别花蕾椭圆形,开放的花蝶形,长约1cm。花萼钟状,先端5裂,钝齿状,长约3mm,黄绿色。花冠蝶形,花瓣5,大小不一,紫色,有黄白色晕纹。雄蕊10,分离,基部附着于萼内,花药黄色。雌蕊1,略扁,有柄,光滑无毛,花柱上部弯曲,柱头短小,呈压扁状,色稍深。花梗细,长1-1.5mm。质轻脆。有茶叶样气,味酸略甜。以色紫,无杂质者为佳。显微鉴别粉末特征:黄绿色。①花瓣表皮细胞多角形,排列紧密,平周壁具不规则放射状纹理。②花丝表皮细胞长条形,排列紧密。③花药表皮细胞多角形,平周壁具不规则放射状纹理;花药内壁细胞长圆形,平周壁有网状增厚。④花萼表皮细胞均匀增厚或连珠状增厚。⑤花萼非腺毛常呈扭曲状,1-3个细胞,表面平滑。⑥花柱表皮细胞长条形,平周壁具细密条状纹理。⑦花粉粒近圆形,直径16-22μm,表面较平滑,具3孔沟。⑧柱头薄壁细胞类圆形,排列边疏松。⑨导管网纹、环纹或螺纹。
|
炮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