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头晕药根
|
别名:
|
水杨梅根
|
出处:
|
《浙扛民间常用草药》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味:
|
平、凉、无毒。辛、淡、苦、香
|
归经:
|
肝、肾、肺
|
功效:
|
活血、清热解表、活血解毒、抗菌消炎
|
应用举例:
|
①治痢疾腹痛:头晕药根五钱。炒红糖,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②治风寒感冒:头晕药根三个。煎水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肾阳虚,头眩晕:头晕药根一两。炖肉吃。(《贵州草药》)
①治肺热咳嗽:水杨梅根三钱,鱼腥草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②治跌打损伤:鲜水杨梅根二两,水煎冲红糖,黄酒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疖肿,下肢溃疡:鲜水杨梅根皮或加鲜筋骨草,加白糖捣烂敷患处。同时,水杨梅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治小儿惊风:水杨梅根,煎水服。(《浙江中药资源名录》)
|
用法:
|
内服:煎汤,1~2两。外用:捣敷。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
|
注意事项:
|
|
性状:
|
性状鉴别根细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30-80cm,也有截成长5-6cm短段。根头部稍粗,往下渐细,直径2-3mm。表面灰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刮除栓皮者呈红棕色。体轻,制裁硬韧,不易折断,断面浃坦,皮部易肃落,木部占大部分,灰黄色至棕黄色。气微,味微苦涩。以根条粗大者为佳。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由数列木栓细胞组成,黄棕色。皮层劝胞数列,呈椭圆形,切向延长。韧皮部有众多韧皮纤维束,我径向排列成行或散在,壁厚,微木化;韧皮射线明显,顶端扩展呈漏半状。木质部宽广,导管单个散在,直径25-135μm;木纤维散在,壁厚,木化;木射线宽1-2细胞。
|
炮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