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假棉花
|
别名:
|
麝香秋葵、山油麻、假棉桃、假三棯、水芙蓉、假芙蓉、野芙蓉、假山稔、毛夹、罗裙博、起风瘀、假三菍、药虎、磟碡草、三脚鳖、三脚破、黄葵
|
出处:
|
出自《广西中草药》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味:
|
凉。微甘
|
归经:
|
心、肺
|
功效:
|
拔毒、通便、排脓、下乳、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排脓止痛、解毒消肿
|
应用举例:
|
①治风毒流注:梵天花四两,羊肉八两。酌加酒水各半炖三小时服,日一次。(《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毒蛇咬伤:梵天花鲜叶捣烂,浸米泔水洗之,以渣敷伤口。(《褐建中草药》) ③治痢疾:梵天花三至五钱,水煎服。(《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①治风毒流注: 梵天花四两,羊肉八两。酌加酒水各半炖三小时服,日一次。 (《福建民间草药》)②治毒蛇咬伤: 梵天花鲜叶捣烂,浸米泔水洗之,以渣敷伤口。 (《福建中草药》)③治痢疾: 梵天花三至五钱,水煎服。 (《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
用法:
|
3~5钱。叶外用适量敷患处。花浸油外搽。
外用:捣敷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注意事项:
|
|
性状:
|
干燥全株长20~50厘米,茎粗约3~7毫米,圆柱形,棕褐色,幼枝暗绿色至灰青色;质坚硬,纤维性,木部白色,中心有髓。叶通常3~5深裂,裂片倒卵形或菱形,灰褐色至暗绿色,微被毛;幼叶卵圆形。蒴果腋生,扁球形,副萼宿存,被毛茸和倒钩刺,果皮干燥厚膜质。性状鉴别干燥全株长20-50cm;茎粗3-7mm,圆柱形,棕黑色,幼枝暗绿色至灰青色;质坚硬,纤维性,木部门色,巾心有髓。叶通常3-5深裂,裂片倒卵形或菱形,灰褐色全暗绿色,微被毛;幼叶卵圆形。朔果腋生,扁球形,副萼宿存,破毛茸和倒钩刺,果皮干燥厚膜质。
|
炮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