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
|
胞肓
|
别名:
|
|
归经:
|
足太阳膀胱经
|
定位:
|
在臀部,平第2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
解剖:
|
有臀大肌,臀中肌及臀小肌;正当臀上动、静脉;布有臀上皮神经,深层为臀上神经。
|
主治:
|
肠鸣,腹胀,便秘,癃闭,腰脊强痛。
|
穴义:
|
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膀胱经。
|
针刺:
|
直刺l~1.5寸。
|
备注:
|
|
名词解释:
|
胞,包裹胎儿的膜质囊也。肓,心下膈膜也。胞肓名意指胞宫中的膏脂之物由此外输膀胱经。本穴物质为来自胞宫中的膏脂之物,它与心下膈膜中外输的膏脂之物同性,故名胞肓(胞肓穴膀胱俞穴相对应,气血物质的来源相同,按前面的穴位分析来推导,本穴物质应该是膀胱腑气化的干燥气态物,何以本穴物质为膏脂之类呢?这是因为本穴与膀胱俞二穴的气血物质并非只来自膀胱腑,而是来自膀胱腑与胞宫。从人体重力场来看,膀胱与胞宫皆处于同一层次,坐标位置的高度相同,气血物质的特性相同,气血物质亦由相同的出口外输膀胱经,只不过胞宫外输的气血物质中脂质成份偏多而膀胱外输的气血物质中水湿成份偏多罢了。但在人体重力场中,由于膀胱俞与胞肓穴所处的坐标位置不同,因此此二穴外输的气血物质才表现出不同的气血特征,这就是胞肓穴的气血物质是以脂质为主而非以干燥水气为主的原因所在)。
|
配伍:
|
配委中治腰痛。
|
特征:
|
气血物质为膏脂。
|
规律:
|
在本穴散热后冷降归地。
|
倪师注解:
|
倪海厦老师未做解释。
|
治法:
|
寒湿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干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
穴位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