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陶道

回复0 | 查看121
楼主
小编(21级)
楼主2023-5-17 17:46:26 使用道具 只看此人 举报 |只看大图
穴位讲解
穴名: 陶道
别名:
归经: 督脉经穴
定位: 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解剖: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主治: 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痠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
穴义: 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督脉足太阳之会。
针刺: 斜刺0.5~1寸;可灸。
备注:
名词解释: 1、陶道。陶,金玉之属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之性的温热之气。道,通行的道路也。陶道名意指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身柱穴传来的强劲阳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化为温热之性,但仍循督脉道路向上而行,故名陶道。2、督脉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不光为督脉身柱穴传来的强劲阳气,亦有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之气,故为督脉膀胱经之会。
配伍: 配丰垄水沟、神门、心俞治癫狂痫;配大椎、间使、后溪治疟疾;配合谷、曲池、风池治外感病;配肾俞、腰阳关、委中治胸背痛。
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规律: 循督脉上传大椎穴。
倪师注解: 陶道穴是大椎的助手,大椎穴是真正的大穴。我们在发烧感冒时,用三棱针放血,挤一点血出来烧就退。因为它是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我们在退烧时可以用大椎穴。书上后段有讲到前面两个门牙躁、项强,心下痞硬者,在大椎穴治疗。还有仲景曰"太阳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当刺大椎……",我们的医圣张仲景,他很了不起,写完《伤寒》《金匮》,他的针灸不强。太阳少阳并病就是小柴胡汤症。大椎的主力就是用在高烧放血。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穴位图:
本帖最后由 小kan 于 2023-5-18 14:28 编辑

注: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仅供参考,看病请到正规医院

使用道具 举报

0条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高级模式
最新发布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倪师之家

GMT+8, 2025-1-10 02:25 , Processed in 0.120613 second(s), 55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并不代表本站立场!

返回顶部 bot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