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
|
阳陵泉
|
别名:
|
筋会,阳陵。
|
归经:
|
足少阳胆经
|
定位:
|
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
解剖:
|
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
主治:
|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
穴义:
|
胆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合穴,属土,筋会。
|
针刺:
|
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可灸。
|
备注:
|
|
名词解释:
|
1)阳陵泉。阳,阳气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断也。阳陵泉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及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二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后沉降于地,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亦渗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则大量气化,本穴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和脾气的生发之地,故名阳陵泉。阳陵名意与阳陵泉同。2)筋会。筋,肝胆所主之风也。会,交会也。筋会名意指胆经的天部风气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下传的寒湿风气和胆经膝以下各部上行的阳热风气,在本穴为汇合之状,故名筋会。3)胆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理同筋会名解。4)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同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胆经上、下两部的天部水湿风气会合而成,在本穴为聚集之状,表现出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
配伍:
|
配曲池治半身不遂;配日月、期门、胆俞、至阳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配足三里、上廉治胸胁痛。
|
特征:
|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和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
|
规律:
|
散热吸湿后冷降归地。
|
倪师注解:
|
倪海厦老师:注:膝下面这边有两条骨头,如果你把这两个骨头画一条线,心里面想把它对到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交接点。筋会阳陵。找到阳陵泉以后,针下去一定在两个肌肉的中间,这样可以一路透到阴陵泉。阳陵泉透阴陵泉对治膝盖风湿非常好胆石点:奇穴。阳陵泉正下差不多一寸的距离,胆结石的人,在阳陵泉下一寸一定可以找到压痛点。也是在两个肌肉的中间找压痛点。你一寸半下进去就好。当然你可以配合胆募日月、背后的胆俞。
|
治法:
|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
穴位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