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
|
外关
|
别名:
|
三焦经气血在此胀散外行。手少阳阳维之会,络穴。
|
归经:
|
手少阳三焦经
|
定位:
|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
解剖:
|
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
主治:
|
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
穴义:
|
|
针刺:
|
直刺0.5-1寸;可灸。
|
备注:
|
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
名词解释:
|
1)外关。外,外部也。关,关卡也。外关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胀散外行,外部气血被关卡不得入于三焦经。本穴物质为阳池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行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由穴内出于穴外,穴外的气血物质无法入于穴内,外来之物如被关卡一般,故名外关。2)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物质为吸热后的胀散之气,此气外出本穴后交于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手少阳阳维之会。3)三焦经络穴。络,联络也。本穴输出的物质为天部的阳热之气,它不光输向本经各穴所在的天部层次,它还外传于手厥阴心包经所过的天部层次,本穴有联络各部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三焦经络穴。
|
配伍:
|
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治胁痛。
|
特征:
|
气血物质为阳气。
|
规律:
|
一是循三焦经上传于支沟穴,二是别走心包经,三是上行于天部并交于阳维脉。
|
倪师注解:
|
倪海厦老师未做解释。
|
治法:
|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
穴位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