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
|
太冲
|
别名:
|
大冲。
|
归经:
|
足厥阴肝经
|
定位:
|
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
解剖:
|
在拇长伸肌腱外缘;有足背静脉网,第一跖背侧动脉;布有腓深神经的跖背侧神经,深层为胫神经足底内侧神经。
|
主治:
|
头痛,眩晕,疝气,月经不调,癃闭,遗尿,小儿惊风,癫狂,痫证,胁痛,腹胀,黄疸,呕逆,咽痛嗌干,目赤肿痛,膝股内侧痛,足跗肿,下肢痿痹。
|
穴义:
|
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俞穴,属土。
|
针刺:
|
直刺0.5--0.8寸;可灸。
|
备注:
|
肝经输穴、原穴。
|
名词解释:
|
1)太冲。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太冲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太冲。大冲名意与太冲同。2)肝经俞穴。俞,输也。本穴物质为热胀的风气,在本穴为输出之状,故为肝经俞穴。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胀散,胀散之气性热燥,表现出脾气的燥热特性,故其属土。
|
配伍:
|
配大敦穴治七疝;泻太冲穴、补太溪穴、复溜穴治肝阳上亢之眩晕;配合谷穴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配肝俞穴、膈俞穴、太溪穴、血海穴治贫血、羸瘦;配间使穴、鸠尾穴、心俞穴、肝俞穴治癫狂痫。
|
特征:
|
气血物质为天部急行的风气,其性热燥。
|
规律:
|
循肝经上传中封穴。
|
倪师注解:
|
倪海厦老师:注:一般来说,太冲是管血的,所以,在左脚这边比较强,有时右脚按不到。人的左侧,男女都一样,就是血。人的右侧就是气。所以说,太冲合谷同时下针,气血兼顾。
|
治法:
|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
穴位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