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
|
照海
|
别名:
|
阴跷,漏阴。
|
归经:
|
足少阴肾经
|
定位:
|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
解剖:
|
在拇趾外展肌止点;后方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深部为胫神经本干。
|
主治:
|
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
穴义:
|
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
|
针刺:
|
直刺0.5-0.8寸;可灸。
|
备注:
|
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
名词解释:
|
1)照海。照,照射也。海,大水也。照海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本穴物质为水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比水形成为一个较大水域,水域平静如镜,较多地接收受天部照射的热能而大量蒸发水液,故名照海。2)阴跷。阴跷,乃穴内气血有地部的经水和天部的阳气,气血特性体现了阴急而阳缓的阴跷脉特性,故名阴跷。3)漏阴。漏,漏失也。阴,阴水也。漏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漏失。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因受天部照射之热,经水气化蒸发如漏失一般,故名漏阴。4)足少阴阴跷脉之会。同照海名解。
|
配伍:
|
配列缺、天突、太冲、廉泉治咽喉病症;配神门、风池、三阴交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
|
特征:
|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蒸发的水气。
|
规律:
|
外来经水屯于穴内,气化之气上行天之天部。
|
倪师注解:
|
倪海厦老师:注:内踝裸下五分的地方。不是直针下,是斜45度从内踝裸刺到照海穴。照海穴管阴蹻脉。
|
治法:
|
寒则点刺出血,热则补之灸之。
|
穴位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