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大萍                                                             
                                                        
                                                     | 
                                                	
                                            	
                                            	
                        
                            
| 
                                
                                别名:
                                
                                             | 
                                                                                                                                        
                                                    
                                                        
                                                            田字草、四叶草、四叶莲、四叶菜、四叶苹、十字草、破铜钱、水铜钱、宾草、芣菜、四眼菜、夜合草、水对菜、夜关门、水草头、水金花头、野连菜、夜里串、夜爬山、水羚羊、四瓣莲船、水浮钱、四蝶草、四面金钱草、薲草、四眼草、田子草、水对草、四瓣草、四瓣连船、山田芝、青萍、水灵台、月字草、田荠、田浆味酸酸、水吐丝、四叶苹、苹                                                             
                                                        
                                                     | 
                                                	
                                            	
                                            	
                        
                            
| 
                                
                                出处:
                                
                                             | 
                                                                                                                                        
                                                    
                                                        
                                                            苹,首见于《山海经》。1.《纲目》将之列入水草类,云:“苹乃四叶菜也,叶浮水面,根连水底,其茎细于莼、荇,其叶大如指顶,面青背紫,有细纹,颇似马蹄决明之叶,四叶合成,中折十字,夏秋开小白花。”2.《植物名实图考》云:“苹,四叶合成一叶,如田字形。                                                             
                                                        
                                                     |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 
                                
                                性味:
                                
                                             | 
                                                                                                                                        
                                                    
                                                        
                                                            寒、滑、无毒。甘、咸、辛、酸                                                             
                                                        
                                                     | 
                                                	
                                            	
                                            	
                        
                            
| 
                                
                                归经:
                                
                                             | 
                                                                                                                                        
                                                    
                                                        
                                                            肝、肾、肺                                                             
                                                        
                                                     | 
                                                	
                                            	
                                            	
                        
                            
| 
                                
                                功效:
                                
                                             | 
                                                                                                                                        
                                                    
                                                        
                                                            清热解毒、止血、除烦、解热、安神、利水消肿、利尿消肿、清热、行水、解毒、痈肿、截疟、凉血、消痰、行气、清心、消肿、定痛、利水、逐瘀                                                             
                                                        
                                                     | 
                                                	
                                            	
                                            	
                        
                            
| 
                                
                                应用举例:
                                
                                             | 
                                                                                                                                        
                                                    
                                                        
                                                            ①治风火赤眼,肾炎、水气脚肿、肝炎:田字草三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②治疟疾:鲜田字草三至五两。发作前三小时水煎服;或用鲜全草揉细,发作前数小时塞鼻。(《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消渴:苹(暴干),栝楼等分。以人乳为丸。(《本草拾遗》)  ④治吐血:鲜田字草二两,鸭肝一只。共捣烂,开水烫热顿服。(《陆川本草》)  ⑤治热疮,肿毒:鲜苹叶一握。洗净并捣匀,敷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妇女阴道红肿:四叶草五两。煎水兑白糖服。(《重庆草药》)  ⑦治疔疮:鲜田字草捣烂外敷,每日换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毒蛇咬伤:㈠鲜田字草全草适量,加雄黄末三钱,捣敷伤口周围。㈡田字草(鲜全草)二至三两,捣绞汁。冷开水送服,渣敷伤处。(《福建中草药》)  ⑨治外伤腰痛:先将鲜苹全草六钱至一两,和醋同炒,然后酌加水煎,温服。(《福建民间草药》)
《纲目》:“苹本作薲。《左传》:苹蘩蕴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则薲有宾之之义,故字从宾。其草四叶相合,中折十字,故俗呼为四叶菜、田字草、破铜钱,皆象形也。诸家本草皆以苹注水萍,盖由苹、萍二字,音相近也。”又曰:“夏秋开小白花,故称白苹。”                                                             
                                                        
                                                     | 
                                                	
                                            	
                                            	
                        
                            
| 
                                
                                用法:
                                
                                             |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内服:煎汤,鲜者1~2两(大剂量3~5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9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 
                                
                                注意事项:
                                
                                             | 
                                                                                                                                        
                                                    
                                                        
                                                                                                                         
                                                        
                                                     | 
                                                	
                                            	
                                            	
                        
                            
| 
                                
                                性状:
                                
                                             | 
                                                                                                                                        
                                                    
                                                        
                                                            1.性状鉴别根茎细长,多分枝。叶柄纤细,长3-18cm,光滑,棕绿色;小叶4片,卷缩,展开后呈田字形,小叶片倒三角形,长约1.6cm,宽约1.7cm,上面绿色,下面黄绿色,气微,味淡。2.显微鉴别(1)叶片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类面形或不规则形。栅栏细胞1列,排列不紧密;海绵组织为多列薄壁细胞,排列疏松,形成大型气室。外韧型维管束较小,平行排列。(2)根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排列整齐。皮层外侧有大型气室散在。木质部排列成环,由管胞组成,其内外均有韧皮部和内皮层,外侧内皮层凯氏点明显。皮层及髓部均由薄壁细胞组成。                                                             
                                                        
                                                     | 
                                                	
                                            	
                                            	
                        
                            
| 
                                
                                炮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