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山梧桐                                                             
                                                        
                                                     | 
                                                	
                                            	
                                            	
                        
                            
| 
                                
                                别名:
                                
                                             | 
                                                                                                                                        
                                                    
                                                        
                                                            号筒梗、三钱三、泡通珠、博落筒、落回、号筒草、勃勒回、号简秆、号筒青、滚地龙、山号筒、山麻骨、猢狲竹、空洞草、角罗吹、号角斗竹、亚麻筒、山火筒、通大海、边天蒿、通天大黄、土霸王、号桐树、号筒杆、山号简、翻牛白、狮子爪、喇叭简、吹火简、蛇罗麻、野麻秆、哈哈简、菠萝简、博落回                                                             
                                                        
                                                     | 
                                                	
                                            	
                                            	
                        
                            
| 
                                
                                出处:
                                
                                             |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博落回,生江南山谷。茎叶如萆麻,茎中空,吹作声如博落回。折之有黄汁,药人立死,不可入口也。                                                             
                                                        
                                                     |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 
                                
                                性味:
                                
                                             | 
                                                                                                                                        
                                                    
                                                        
                                                            大毒、寒。辛、苦、涩                                                             
                                                        
                                                     | 
                                                	
                                            	
                                            	
                        
                            
| 
                                
                                归经:
                                
                                             | 
                                                                                                                                        
                                                    
                                                        
                                                            胃、心、肝                                                             
                                                        
                                                     | 
                                                	
                                            	
                                            	
                        
                            
| 
                                
                                功效:
                                
                                             | 
                                                                                                                                        
                                                    
                                                        
                                                            杀虫、消肿、解毒、祛风解毒、行气、止痛、散瘀、祛风、散瘀消肿                                                             
                                                        
                                                     | 
                                                	
                                            	
                                            	
                        
                            
| 
                                
                                应用举例:
                                
                                             | 
                                                                                                                                        
                                                    
                                                        
                                                            ①治恶疮,瘿根,赘瘤,息肉,白癜风,蛊毒,溪毒,已上(’上’一作’生’)疮瘘者:博落回、百丈青、鸡桑灰等分。为末敷。(《本草拾遗》)  ②治指疔:㈠博落回根皮、倒地拱根等分。加食盐少许,同浓茶汁捣烂,敷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㈡号桐树(连梗带叶)一把,水煎熏洗约十五分钟,再将煎过的叶子贴患指,日二至三次。早期发炎者,如此反复熏洗,外贴三至六次愈。如已化脓,则须切开排脓,不适宜本药。(《江西医药》(7):371,1966)  ③治臁疮:博落回全草,烧存性,研极细末,撒于疮口内,或用麻油凋搽,或同生猪油捣和成膏敷贴。(《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④治下肢溃疡:㈠博落回煎水洗;另用叶二张,中夹白糖,放锅内蒸几分钟,取出贴患部,每日换一次。㈡博落回(鲜根)两斤,煎浓汁,调蜡烛油涂疮口周围,外用纱布包扎。  ⑤治中耳炎:博落回同白酒研末,澄清后用灯芯洒滴耳内。  ⑥治黄癣(癞痢):先剃发,再用博落回二两,明矾一两,煎水洗,每日一次,共七天。  ⑦治水、火烫伤:博落回根研末,棉花子油调搽。(④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⑧治蜈蚣、黄蜂咬伤:取新鲜博落回茎,折断,有黄色汁液流出,以汁搽患处。(《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①治恶疮,瘿根,赘瘤,肉,白癜风,蛊毒,溪毒,已上(上一作生)疮屡者: 博落回、百丈青、鸡桑灰等分。为末敷。 (《本草拾遗》)②治指疔: 一、博落回根皮、倒地拱根等分。 加食盐少许,同浓茶汁捣烂,敷患处。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二、号桐树(连梗带叶)一把,水煎熏洗约十五分钟,再将煎过的叶子贴患指,日二至三次。 早期发炎者,如此反复熏洗,外贴三至六次愈。如已化脓,则须切开排脓,不适宜本药。〔《江西医药》(7):371,1966]③治臁疮: 博落回全草,烧存性,研极细末,撒于疮口内,或用麻油调搽,或同生猪油捣和成膏敷贴。(《江西民间草药验方》)④治下胶溃疡: 一、博落回煎水洗;另用叶二张,中夹白糖,放锅内蒸几分钟,取出贴患部,每日换一次。二、博落回(鲜根)两斤,煎浓汁,调蜡烛油涂疮口周围,外用纱布包扎。⑤治中耳炎: 博落回同白酒研末,澄清后用灯芯洒滴耳内。⑥治黄癣(癞痢): 先剃发,再用博落回二两,明矾一两,煎水洗,每日一次,共七天。⑦治水、火烫伤: 博落回根研末,棉花子油调搽。 (④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⑧治蜈蚣、黄蜂咬伤: 取新鲜博落回茎,折断,黄色汁液流出,以汁搽患处。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 
                                                	
                                            	
                                            	
                        
                            
| 
                                
                                用法:
                                
                                             | 
                                                                                                                                        
                                                    
                                                        
                                                            外用适量。
外用:捣敷;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或研末调敷。                                                             
                                                        
                                                     | 
                                                	
                                            	
                                            	
                        
                            
| 
                                
                                注意事项:
                                
                                             | 
                                                                                                                                        
                                                    
                                                        
                                                            不作内服。
本品有毒,内服宜慎。
本品有毒,禁内服。口服易引起中毒,轻者出现口渴、头晕、恶心、呕吐、胃烧灼感及四肢麻木、乏力;重者出现烦躁、嗜唾、昏迷、精神异常、心律失常而死亡。                                                             
                                                        
                                                     | 
                                                	
                                            	
                                            	
                        
                            
| 
                                
                                性状:
                                
                                             | 
                                                                                                                                        
                                                    
                                                        
                                                            性状鉴别(1)博落回根及根茎肥壮。茎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白粉,易折断,新鲜时断面有黄色乳汁流出。单叶互生,有柄,柄基部略抱茎;叶片广卵形或近圆形,长13-30cm,宽12-25cm,7-9掌状浅裂,裂片边缘波状或具波状牙齿。花序圆锥状。蒴果狭倒卵形或倒披针形而扁平,下垂。种子4-6粒。(2)小果博落回与博落回相似,但蒴果近圆形;种子1粒。                                                             
                                                        
                                                     | 
                                                	
                                            	
                                            	
                        
                            
| 
                                
                                炮制:
                                
                                             | 
                                                                                                                                        
                                                    
                                                        
                                                            拣去杂草,用清水略浸,润透,切成1厘米长的小段,晒干,生用。
拣去杂草,用清水略浸,润透,切成 lcm长的小段,晒干,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