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黑骨风
|
别名:
|
少年红、长尾耳草、千年茶、铁扫把、痨病草、产后茶、天蛇木、必儿药、剑叶耳草、咳嗽痨、小柴胡、山甘草、柳枝红、金销匙、甜茶、山溪黄草、少年劳、硬杆野甘草、剑叶耳草
|
出处:
|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华本草》
|
性味:
|
平。甘
|
归经:
|
肝、肺、脾
|
功效:
|
消积、止血、健脾、润肺止咳、止咳化痰
|
应用举例:
|
①治伤风头痛,风湿骨痛:白牛胆根五钱至一两,合鸡蛋煮食。(《泉州本草》) ②治黄疸肿胀:白牛胆鲜根二至四两。合猪肉煮食。(《泉州本草》) ③治小儿疳积:白牛胆根一两。清水煎服。(《泉州本草》) ④治牙痛:白牛胆根一两。煮精猪肉食。(《湖南药物志》)
|
用法:
|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
注意事项:
|
服药期间禁食酸、辣食物。 1.《云南中草药》:"忌辛辣食物。"2.《广西民族药简编》:"忌吃酸、辣食物。"
|
性状:
|
性状鉴别茎圆柱形,上部略四棱形。叶对生,多皱缩,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长4-10cm,先端短尖或长尖,基部楔形;托叶卵状三角形,长2-3mm;叶柄长2-10mm。聚伞花序3歧分枝,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苞片披针形,花萼陀螺状,长3mm,裂片卵状三角形;花冠漏斗状,类白色或淡紫色,长6-10mm,裂片披针形。蒴果椭圆形,长4mm,多开裂为两果瓣,具宿萼。气微,味淡。
|
炮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