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大发汗
|
别名:
|
白花藤、大毛豆、断肠叶、白藤、白龙藤、白仙丹
|
出处:
|
出自《文山中草药》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味:
|
毒、热。辛、苦
|
归经:
|
肺、脾
|
功效:
|
发汗解表、祛风除湿、除风、祛湿、散瘀止痛
|
应用举例:
|
治蝮蛇咬伤:白花藤鲜根五钱,水煎服;或白花藤干根五钱,乌桕树根须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取渣外敷,一天二次。
|
用法:
|
1~3分,研末,温开水或酒送服,或浸酒服。
内服:研末酒冲,1~3分。外用:研末调敷。
内服:研末0.3-0.9g;或浸酒;或煎汤。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
注意事项:
|
体弱及孕妇慎服。
体弱及孕妇慎服。
|
性状:
|
性状鉴别茎方柱形,长20-70cm,直径1-4mm,单一或分枝;表面灰绿色或暗紫色,有白色长柔毛,以茎的上部及节处为多;质脆,易折断,折断面椭部白色或褐黄色。叶多卷曲,破碎,有时复叶脱落,仅见单叶,两面被白色柔毛,下面及叶脉上较明显,轮伞花序多轮,集成假总状,花冠二唇形,蓝紫色,多已脱落,宿萼筒外面脉上有毛,筒内喉部有长柔毛。小坚果椭圆形,褐色。气微,味微苦、涩。以叶多、色绿、带花者为佳。显微鉴别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长方形,下表皮细胞较小,外被角质层,有气孔及毛茸。栅栏组织1-2列细胞胞,海绵组织4-5列细胞。主脉维管束外韧型,上下表皮内方均有厚角组织,维管束上下两侧可见纤维。茎横切面:呈四棱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可见毛茸。皮层外侧在四角棱处有4-6列厚角细胞;内皮层清晰。维管束外韧型,角隅处发达,韧皮部外侧有纤维2-4列,木质部连成环。髓部大。叶表面观: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呈连珠状增厚,具角质纹理;腺鳞头部4细胞,直径30-45μm,柄单细胞;小腺毛头部单细胞,直径18-23μm,柄短,单细胞;非腺毛多存在于叶脉处,1-11细胞,长72-1620μm,壁厚,具疣状突起,有时细胞缢缩;气孔直轴式。上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弯曲,毛少,无气孔。
|
炮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