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臭大青
|
别名:
|
路边青、臭叶树、羊咪青、青心草、鸭公青、淡婆婆、大叶青、木本大青、大青木
|
出处:
|
大青始载于《别录》,《新修本草》、《本草图经》等古代本草均有记载。在形态描述方面,仍推《纲目》与《植物名实图考》的记述较为详细。《纲目》云:"大青,处处有之。高二三尺,茎圆,叶长三四寸,面青背紫,对节而生。八月开小花,红色成簇,结青实,大如椒颗,九月色赤。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
|
性味:
|
寒。苦
|
归经:
|
胃、心
|
功效:
|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
应用举例:
|
1、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大青木根3斤,白茅根、马兰、金银花藤、芦根、贯众各半斤,加水30斤,煎成25斤,为50人量。每人每日煎剂半斤,分3次服。 2、流行性乙型脑炎:大青木叶或根0.1~1两(根据年龄而定),水煎服。每隔4小时服1次。 3、上呼吸道感染:大青木叶、贯众各1斤,混合,加水5,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首次量加倍,每日3~4次。 4、头痛:鲜大青木根3~4两,油豆腐2两,加水酒适量,放于有盖的碗中,隔水炖,喝酒吃豆腐。每日1剂,分2次服。 5、酒糟鼻:大青木根、金银花藤各4钱,辛夷1.5钱,水煎服,每日1剂。 6、麻疹併发肺炎:大青木叶、地锦草(或金银花)、野菊花、海金沙各五钱,水煎服,每日1剂。 7、痢疾:大青木叶1两,辣蓼、石榴叶各5钱。水煎服,每天1剂。或制成100%溶液,每次口服20毫升,每日3次。
|
用法:
|
0.5~1两。
|
注意事项:
|
脾胃虚寒者慎服。 1.《医略六书·药性总义》:"无实热者忌。"2.《本草从新》:"非心胃热毒勿用。"3.《得配本草》:"脾胃虚寒者禁用。"
|
性状:
|
性状鉴别:叶微皱折,有的将叶及幼枝切成小段。完整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细长卵圆形,长5-20cm,宽3-9cm;全缘,先端渐尖,基部钝圆,上面棕黄色、棕黄绿色至暗棕红色,下面色较浅;叶柄长1.5-8cm;纸质而脆。气微臭,味稍苦而涩。以叶大、无柄者为佳。
|
炮制:
|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丝,干燥。 饮片性状:为不规则丝状。多皱缩卷曲或破碎。上表面棕黄色、棕黄绿色至暗棕红色,下表面色较浅。纸质而脆。气微臭,味稍苦而涩。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