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山楂核
|
别名:
|
|
出处:
|
出自《滇南本草》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味:
|
平。苦
|
归经:
|
胃、肝
|
功效:
|
催生、散结、消食
|
应用举例:
|
①治胃积坚久,嘈杂吞酸,胁间积块作痛:山楂核五钱(炒黄,研),沙蒺藜五钱(焙),鸡内金五钱(焙黄),共为细末。每服一钱,白滚水送下。忌生冷。(《滇南本草》) ②治难产:山楂核七七粒,百草霜为衣,酒吞下。(《海上方》) ③治阴肾癫肿:橄榄核、荔枝核、山楂核等分。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空心,茴香汤调下。(《纲目》)
|
用法:
|
内服:入丸、散。
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
|
注意事项:
|
|
性状:
|
种子呈橘瓣状椭圆形或卵形,长3-5mm,宽2-3mm。表面黄棕色,背面稍隆起,左右两面平坦或有凹痕。质坚硬,不易碎,气微。
|
炮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