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拨棹子 | 
                        
                            
| 别名: | 蝤媒、蟳、海蟳、金蟳、赤甲红、石其角、石蟹、火蠓、红夹子、鬼脸儿、蝤蛑 | 
                        
                            
| 出处: |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1.《本草拾遗》:蝤蛑,大者长尺余,两螯至强。随大潮退壳,一退一长。2.《本草图经》:扁而最大,后足阔者为蝤蛑,岭南人谓之拨掉子,以后脚形如掉也。其大者如升,小者如盏碟,两螯无毛,所以异于蟹。3.《闽中海错疏》:海蟳, | 
                        
                            
| 来源: | 《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 性味: | 无毒、冷。咸、微辛 | 
                        
                            
| 归经: | 胃、脾 | 
                        
                            
| 功效: | 通乳、解热、消食、活血化瘀 | 
                        
                            
| 应用举例: |  | 
                        
                            
| 用法: | 内服:煮熟,5-15g;或焙干研末。 | 
                        
                            
| 注意事项: | 《中国动物药志》:“孕妇慎服。” | 
                        
                            
| 性状: |  | 
                        
                            
| 炮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