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摘抄
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胷中,故内热。
岐伯说:过度劳倦(则伤脾,脾虚不能运化),必形气衰少,(也不能转输水谷的精微,)这样上焦即不能宣发五谷气味,下脘也不能化水谷之精,胃气郁而生热,热气上熏于胸中,因而发生内热。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病邪侵袭脾胃,表现为肌肉痛,如果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胃腑阳热之邪盛而感到胃中灼热,常有饥饿的感觉;如果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就会脾气虚寒,而出现肠鸣腹痛的症状;如果阴气和阳气都有余,就会表现为邪气偏盛;阴阳都不足,就表现为正气不足,而病发寒热。但不论是寒是热,都可以针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进行调治。
少俞答曰: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别本作:作)。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
少俞答道:皮肤薄而不润泽,肌肉不坚实却有滑润感,出现这种现象说明肠胃功能差,肠胃功能差则邪气便留滞在身体之中,积聚起来就会发作。脾胃之间,由于饮食的冷热不当,邪气就会逐渐侵袭脾胃,进一步形成蓄积停留,发生严重的积聚病。
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耳间青脉起者掣痛。大便赤瓣,飧泄,脉小者,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泄易也。
婴儿有病时,其头发如果蓬乱枯槁,并且向上竖立的,为不治之症。观察耳廓间细小络脉,如果出现脉色青黑紫暗,并且有隆起的现象,说明有筋肉抽搐、腹痛的症状。若大便泄泻呈青绿色而有乳瓣,是脾胃虚寒完谷不化的飧泄病,如果脉细小无力,手足冰冷,是脾胃阳气欲竭,其病难以治愈;如果脉细小,然而手足却温暖,这样的飧泄病就容易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