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小伸筋草
|
别名:
|
荞花黄连、小兰花、小红参、节节乌、黑节草、中参、接骨丹、梵兰花、土红参、小头凉喉草、头花耳草、聚花藤、沙糖根
|
出处:
|
出自《云南中草药》。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性味:
|
温。淡
|
归经:
|
肝、肾、脾
|
功效:
|
散寒、通络、截疟、养血
|
应用举例:
|
①治疟疾,感冒:沙糖根全株三至五钱,水煎服。 ②治骨折:鲜沙糖根配伍捣烂包患处。 ③治气血亏损:沙糖根的根二钱,泡酒服。
|
用法:
|
3~5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洗。
|
注意事项:
|
|
性状:
|
性状鉴别全草长60-90cm。茎圆柱形,脆而易断,中具维管束一缕似筋,故名"抽筋草",上部密生短柔毛,稀分枝。叶对生,完整叶片卵状椭圆形或狭卵形,长2-3.5cm,宽8-12mm,两面有星状毛;近无柄。聚伞花序,生于叶腋或两分枝间,全部密生星状绒毛;萼片5,披针形;花瓣5,比萼稍短,先端2深裂;雄蕊10;花柱3-4。蒴果,与宿萼几等长。种子多数,黑色,表面有瘤状突起。气微,味淡。
|
炮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