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铜交杯 | 
                        
                            
| 别名: | 狗舌头草、白火丹草、糯米青、铜盘一枝香、九叶草、泽小车、狗舌草 | 
                        
                            
| 出处: | 出自《唐本草》。1.《唐本草》:狗舌草,叶似车前,无纹理,抽茎,花黄白,细。丛生渠堑湿地。2.《开宝本草》:别本注云,疥瘙风疮,并皆有虫,狗舌草为末和涂之即瘥。四月、五月采茎,暴干。 |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 性味: | 寒、无毒。苦、微甘 | 
                        
                            
| 归经: | 肾、肺 | 
                        
                            
| 功效: | 杀虫、利水、清热解毒、利尿、解毒、清热、利水消肿、活血消肿 | 
                        
                            
| 应用举例: | ①治肺脓疡:狗舌草、金锦香各五钱。加烧酒半斤,密闭,隔水炖服,每天一剂,痊愈为止。  ②治肾炎水肿:鲜狗舌草二至三株,捣烂,以酒杯覆敷脐部,每天四至六小时。  ③治疖肿:狗舌草三至五钱。水煎服。(选方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 
                        
                            
| 用法: | 3~5钱。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研末撒或捣敷。
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 
                        
                            
| 注意事项: |  | 
                        
                            
| 性状: | 性状鉴别全草多折褶格皱缩,通常具叶4片,有时脱落而仅有2片。完整的经水浸后展开,叶2大2小,十字形对生,卵圆形或椭圆形,长3-7.5cm,宽1.5-3.5cm,上面绿色,有斑块,主脉3条,2条靠近边缘,下面紫绿色。基部具短根.棕褐色。气微.味微苦。 | 
                        
                            
| 炮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