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石豇豆                                                             
                                                        
                                                     | 
                                                	
                                            	
                                            	
                        
                            
| 
                                
                                别名:
                                
                                             | 
                                                                                                                                        
                                                    
                                                        
                                                            野菜子、铁菜子、野油菜、干油菜、山芥菜、地豇豆、辣米菜、塘葛菜、干油菜、鸡肉菜、田葛菜、江剪刀草、野雪里蕻、野芥草、野菜花、独根菜、山萝卜、金丝荚、金丝荚、蔊菜                                                             
                                                        
                                                     | 
                                                	
                                            	
                                            	
                        
                            
| 
                                
                                出处:
                                
                                             | 
                                                                                                                                        
                                                    
                                                        
                                                            出自《本草纲目》1.《本草纲目拾遗》:《字林》云,蔊、辛菜,南人食之,去冷气。2.《纲目》:蔊菜,生南地,田园间小草也。冬月布地丛生,长二、三寸,柔梗细叶,二月开细花,黄色,结细角长一、二分,角内有细子。南人连根叶拔而食之,味极辛辣,呼为辣米菜。沙                                                             
                                                        
                                                     | 
                                                	
                                            	
                                            	
                        
                            
| 
                                
                                来源:
                                
                                             | 
                                                                                                                                        
                                                    
                                                        
                                                            《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 
                                                	
                                            	
                                            	
                        
                            
| 
                                
                                性味:
                                
                                             | 
                                                                                                                                        
                                                    
                                                        
                                                            凉、无毒。辛、淡、苦                                                             
                                                        
                                                     | 
                                                	
                                            	
                                            	
                        
                            
| 
                                
                                归经:
                                
                                             | 
                                                                                                                                        
                                                    
                                                        
                                                            肝、肺                                                             
                                                        
                                                     | 
                                                	
                                            	
                                            	
                        
                            
| 
                                
                                功效:
                                
                                             | 
                                                                                                                                        
                                                    
                                                        
                                                            利尿、痈肿、清热解毒、活血解毒、解表散寒、止咳化痰、凉血解毒、利湿退黄、祛痰止咳、理气和胃、清热、生饥活血、通经、解热、疏风、清热利水                                                             
                                                        
                                                     | 
                                                	
                                            	
                                            	
                        
                            
| 
                                
                                应用举例:
                                
                                             | 
                                                                                                                                        
                                                    
                                                        
                                                            ①治风寒感冒:蔊菜一至二两,葱白三至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②治热咳:野油菜一两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  ③治头目眩晕:野油菜(嫩的)切碎调鸡蛋,用油炒食。(《贵阳民间药草》)  ④治胃脘痛:干蔊菜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治关节风湿痛:鲜蔊菜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⑥治干血痨:每天用蔊菜一两,酌加红糖。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⑦治麻疹不透:鲜蔊菜全草,一至二岁每次一两,二岁以上每次二两。捣汁,调食盐少许,开水冲服。  ⑧治鼻窦炎:鲜蔊菜适量。和雄黄少许捣烂,塞鼻腔内。  ⑨治蛇头疔:鲜蔊菜和三黄末(中成药)捣烂外敷,或调鸭蛋清外敷。(⑦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  ⑩治疔疮,痈肿:野油菜,捣烂敷患处。  ⑾治漆疮:鲜野油菜,捣汁外搽。  ⑿治蛇伤:野油菜一两五钱,小火草一两。煎水服;外用偷油婆(蟑螂)、小火草、雄黄、野油菜捣烂敷患处。(⑩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⒀治跌打肿痛:鲜蔊菜二至四两。热酒冲服,渣外敷。(《福建中草药》)
①治风寒感冒:蔊菜一至二两,葱白三至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②治热咳:野油菜一两五钱。煎水服。(《贵阳民间药草》)③治头目眩晕:野油菜(嫩的)切碎调鸡蛋,用油炒食。(《贵阳民间药草》)④治胃院痛:干蔊菜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⑤治关节风湿痛:鲜蔊菜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⑥治干血痨:每天用蔊菜一两,酌加红糖。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⑦治麻疹不透:鲜蔊菜全草,一至二岁每次一两,二岁以上每次二两。捣汁,调食盐少许,开水冲服。⑧治鼻窦炎:鲜蔊菜适量。和雄黄少许捣烂,塞鼻腔内。⑨治蛇头疔:鲜蔊菜和三黄末(中成药)捣烂外敷,或调鸭蛋清外敷。(⑦方以下出《福建中草药》)⑩治疔疮,痈肿:野油菜,捣烂敷患处。(11)治漆疮:鲜野油菜,捣汁外搽。(12)治蛇伤:野油菜一两五钱,小火草一两。煎水服;外用偷油婆(蟑螂)、小火草、雄黄、野油菜捣烂敷患处。(⑩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13)治跌打肿痛:鲜蔊菜二至四两。热酒冲服,渣外敷。(《福建中草药》)                                                             
                                                        
                                                     | 
                                                	
                                            	
                                            	
                        
                            
| 
                                
                                用法:
                                
                                             | 
                                                                                                                                        
                                                    
                                                        
                                                            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内服:煎杨,0.5~1两(鲜者1~2两)。外用:捣敷。
内服:煎汤,10-30g,鲜品加倍;或捣绞汁服。外用:适量,捣敷。                                                             
                                                        
                                                     | 
                                                	
                                            	
                                            	
                        
                            
| 
                                
                                注意事项:
                                
                                             | 
                                                                                                                                        
                                                    
                                                        
                                                            蔊菜不能和黄荆叶同用,否则引起肢体麻木。
《上海常用中草药》:本品不能与黄荆叶同用,同用则使人肢体麻木。                                                             
                                                        
                                                     | 
                                                	
                                            	
                                            	
                        
                            
| 
                                
                                性状:
                                
                                             | 
                                                                                                                                        
                                                    
                                                        
                                                            显微鉴定:1.印度蔊菜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细胞扁平长方形;角质层外缘细波状。皮层由5-12列大小不一的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外方纤维单个散在或1-2列节向排列;木质部导管束由纤维切向连接成环。髓部宽广,同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2.叶表面观:表皮细胞长多角形、类长方形、类方形或长条形,垂周壁平直或稍弯曲,微现连珠状增厚;下表皮气孔较多,不等式或不定式,可见2-3个气孔聚集,具共同的副卫细胞。本品以色绿、带花果者为佳。                                                             
                                                        
                                                     | 
                                                	
                                            	
                                            	
                        
                            
| 
                                
                                炮制:
                                
                                             | 
                                                                                                                                        
                                                    
                                                        
                                                            采得后除去须根及叶片,切段,晒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