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
|
下髎
|
别名:
|
|
归经:
|
|
定位:
|
在骶部,当当中髎下内方,适对第4骶后孔处。
|
解剖:
|
在臀大肌起始部;有臀下动、静脉分支;当第四骶神经后支通过处。
|
主治:
|
腹痛,便秘,小便不利,带下,腰痛。
|
穴义:
|
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
|
针刺:
|
直刺l~1.5寸。
|
备注:
|
上、次、中、下髎四穴的主治病证基本相同,其功用为通行水液,在治病取穴时当按不同情形对证取穴。以上四穴中上髎穴调节的经水量大,用时当为体表大寒或体内大热之状,而下髎穴调节的经水量最小,用时当为体表微寒或体内微热之状。余类推。
|
名词解释:
|
下,与上三髎穴相对所处为下也。髎,孔隙也。下中髎名意指膀胱经的地部经水由此从体表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膀胱经上部经脉下行的地部水液,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故名下髎。
|
配伍:
|
配气海治腹痛。
|
特征:
|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
规律:
|
循本穴的地部孔隙由地之天部流入地之地部。
|
倪师注解:
|
再来是下髎,下髎穴在白环俞与督脉的中间。在这些治症,我们可以分开一点。比如说大便下血,大便下血可能是痔疮漏血,也可能是大肠癌,所以大便跟血会混在一起,你可以在下髎这边做。妇人没有怀孕,我们可以在上髎中髎这边做,用灸的。我们稍微把它们区分一下,其实临床上的治症都差不了多少。
|
治法:
|
寒则通之灸之或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
穴位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