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
|
天鼎
|
别名:
|
天顶,天项,天盖。
|
归经:
|
手阳明大肠经
|
定位:
|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
解剖:
|
在胸锁乳突肌下部后缘,浅层为颈阔肌,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有颈外浅静脉;为副神经、颈皮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处,深层为膈神经的起点。
|
主治:
|
暴喑气梗,咽喉肿痛,瘰疬,瘿气。
|
穴义:
|
大肠经经水受热气化上行于天。
|
针刺:
|
直刺0.5~0.8寸。
|
备注:
|
|
名词解释:
|
1)天鼎。天,头面、皮部也。鼎,炉鼎也。天鼎名意指大肠经经水受热气化并上行于天。本穴物质为巨骨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受心部外传之热水液蒸发并上行于天,如鼎内之水被加热一般,故名天鼎。(从地球坐标系来看,天鼎穴在上,何以经水能上行,其理同巨骨穴气血运行之解。)2)天顶、天盖。天,指穴内气血所处的部位或运行的方向。顶,支撑也。盖,外盖也。天顶、天盖名意皆指穴内物质为气化之气,对天起支撑或护盖作用。本穴物质为气化后上行于天的阳热之气,阳气的存在,既是对皮部的支撑也是对皮下之物的护盖,故名。3)天项。天,指穴内气血所处的部位或运行的方向。项,指穴所处的部位。天项名意指本穴的阳热之气从项部上行天部。
|
配伍:
|
配少商治咽喉肿痛。配合谷治瘿气。
|
特征:
|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经水的气化之气。
|
规律:
|
地部水液在本穴全部气化为气并上行头面天部。
|
倪师注解:
|
再来天鼎、扶突,我们看铜人最清楚,这个铜人脖子上有一条大筋,有没有看到?大筋的外侧,就是大肠经,内侧是胃经,所以大肠经跟胃经隔着一条大筋。这边有一个动脉,天鼎就是在一个大筋跟肋骨交接的地方。
|
治法:
|
寒则补之并久留针,热则泻之。
|
穴位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