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
|
水泉
|
别名:
|
|
归经:
|
足少阴肾经
|
定位:
|
在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当太溪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
解剖:
|
有胫后动脉跟内侧支;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及胫神经的跟骨内侧神经。
|
主治:
|
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小便不利,目昏花,腹痛。
|
穴义:
|
肾经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郄穴。
|
针刺:
|
直刺0.3-0.5寸;可灸。
|
备注:
|
肾经郄穴。
|
名词解释:
|
1)水泉。水,水液也。泉,水潭也。水泉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聚集形成水潭。本穴物质为大钟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聚集后如同水潭,故名水泉。2)肾经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经水因本穴所处位置低下而为聚集之状,只有极少的满溢之水外传照海穴的高位,经水的运行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为肾经郄穴。
|
配伍:
|
配中极、水道治肾气亏虚;配气海、血海、肾俞、三阴交、气海俞治肾绞痛、肾结石;配肾俞、中极、血海治血尿。
|
特征:
|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
规律:
|
极少部分循经传于照海穴,大部分则流散于足跟各部。
|
倪师注解:
|
倪海厦老师:注:治疗脚后跟痛。左脚后跟痛扎右脚,右脚后跟痛扎左脚的水泉,刚好是反的。
|
治法:
|
寒则点刺出血或灸之,热则补之多提插。
|
穴位图:
|
|